今天是 
协会工作
当前页面 > 首页 > 综合新闻
 公车拍卖:让阳光再普照一些
  一辆车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值多少钱,是个很麻烦的问题。行驶里程、保养程度、驾驶环境、司机习惯等等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好车难遇“伯乐”,很容易就被嫌麻烦的买家当成破车来砍价了。时间长了好车车主干脆也就不到二手车市场上来卖车,剩下的真的基本都是破烂。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的真实场景。后来一名叫阿克洛夫的经济学家把个中原因说透了:买卖双方信息不透明。这点洞见相当简明扼要,帮助阿克洛夫获得了2001年诺奖,后来也促进美国二手车产业蓬勃发展下去。

  这两天北京亚运村和丰台举行的两场中央机关公车拍卖,显然借鉴了经济学大师的基本思想,在“透明”二字上做文章。每辆车都进行了充分的信息披露,车龄、里程、保养等基本情况了然,连电瓶有没有电、有没有备胎这样的细节都注意到了。这使得买车人容易评估起拍价是不是合理,同时还能确定自己心里的预期价。这其实是任何拍卖行当的基本功,但之前在一些地方上的公车拍卖会上愣是没有做到。

  不过还有比公开信息更有效的方式来破除二手车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那就是“品牌”。假如大家都信任这家车行不会卖破车,那么即便信息含糊点大家也能将就。这就和大伙儿到了高端商场去买爱马仕不会纠缠真假一样,品牌自有保证力。

  而“品牌”因素也在此轮公车拍卖中以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式出现。拍卖现场异常火爆,本地、外地买家齐上阵,竞拍号牌早早发完,现场排起百米长龙,最终车辆无一流拍并全部溢价成交。此等盛景背后的消费者心情有两重。其一是“政府不会坑俺”,所以敢于来买;其二是“公车保养水平绝对高”,所以乐于出高价。二者都和“政府”这块大金字招牌密不可分,而“中央”二字更是加重了品牌分量。细想想这两方面其实是有点矛盾的。前者是政府的公信力,响当当是正面品牌;后者是吐槽政府花钱不眨眼,明显是差评。然而二者诡异结合,联袂捧热了拍卖会。

  无论如何,这种透明化的拍卖形式还是善莫大焉。中央级的拍卖,显然有意树立全国示范样板,在机制设计上没少下工夫。除了信息透明化之外,应该还动了不少脑筋。比如分批拍卖来诱导市场,并聘请北京市场上龙头级的拍卖商来组织。在首批入市车辆的甄选上可能也花过心思,利用不同档次的价格对市场来一次全面的测试。

  改革旗帜下,最容易首先见到阳光的地方就是这种和老百姓密切互动的地方。公车拍卖涉及很多人、涉及不少钱,还涉及后续长时间的用户体验。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即便媒体不说,老百姓也可以直接用脚投票,去别地儿买车。这已然是最有效的监督方式。

  一点自然的期望就是,让这片阳光再普照一些。最简单的例子,能不能给一线城市的二手车拍卖行业发展当上一堂好课?总体来说,国内二手车的交易环境不佳。横向比不如美国、日本,纵向比不如京上广深的二手房市场。一线城市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并没有衍生出这样一个顺理成章的行业,比较奇怪。现在,公车拍卖能够产生火爆的效果,说明并不是市场基础不行。谁信息透明、谁靠诚信立品牌,谁就更容易赢。另一方面,政府除了拿公车出来卖之外,是不是还要考虑给行业生存土壤多施点肥?

  另一点期望就是,既然出来做生意,就最好别那么端着。公车走出了机关大院来到了拍卖场,应当在商言商,不要有太多的道德负担。现在政府的心态是生怕卖便宜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那是不是对应地咱老百姓也要顾及一下“民有资产流失”,让政府来个保证说“差价返还”?买卖就是买卖,有赚有赔,天经地义。只要交易过程公平透明,双方就应该没啥好说的。此外还应该考虑合理性问题。比如说,对于那些过气的车型,账面成本很高,但是实际成本很低的,尽管拿出来便宜卖了算了。除非号召广大公务员尽坐这些老爷车出公务,否则我觉得没什么“资产流失”可言,反而体现出相当的经济理性。政府重资产保值没问题,只是更应该在自家里算清楚,而不是出来加限制。希望阳光能够越来越暖。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时间:2015-1-27
甘肃省拍卖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 www.gsaa.org.cn 邮箱:wangsheng-de@163.com
 电话:13919266222 传真: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南关什字世纪广场C座2506室 陇ICP备18002275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