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年中刚过,中南海举行了今年第三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这一次的座谈会有些特殊——与往常“国企云集”、“重工扎堆”不同,参会的几家企业主要涉及互联网、无人机、环保、电商等新兴领域。
会上,李克强总理向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提出问题:
李克强:我就想问一下,企业上半年的销售额变化情况?
张近东:1-6月的报表,增长了30%多。
李克强:去年我听说你们相当艰难,现在通过线上转型以后竞争力比以前更强了。也就是说“互联网+”的发展并没有挤垮实体店,反过来,实体店适应形势的发展,增强了竞争力。
张近东:对,增强了。
李克强:好,你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企业是经济的风向标。来自企业的好消息,正在汇聚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企业200万户,同比增长近20%,平均每天注册新企业1.1万户。现在,每15个广东人中就有一个老板,每41个浙江人就有一家企业。
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南入口,一块100多平方米的户外大屏幕上,各路创业者信心十足;街道边,“3W咖啡”“车库咖啡”等明星咖啡店大量汇集。
如今的中关村,已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电子产品集散地。这里,每一个半小时诞生一家企业、每16分钟申请一项专利、每1分钟收入464万元,成为中国创业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
新兴产业干劲十足,传统制造业也不甘示弱。
浙江诸暨,是福布斯排行榜上中国最富的十个县级市之一。登上福布斯,靠的是袜子这个传统产业。一年生产258亿双袜子,占到全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诸暨是怎么做到的?浙江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笳兵总结:机器换人。
赵笳兵:一台机械和这一个人工,就能够取代我们原本用手工劳作大概10个人工的这个劳动量。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这个数字大约是发达经济体的3.2倍,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1.6倍。
通过结构调整,新兴产业正在释放“新动能”,传统产业正在挖掘出“新潜力”。对此,经济学家形象地比喻为,中国经济仍有“大量低垂的果子可以收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说:
吴庆:经济增长幅度是超过预期的,结构调整是持续地进行的。第二产业同比增幅才只有百分之六点几,第三产业达到百分之八点几,第三产业规模增速持续高于第二产业。这种差距继续持续下去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第三产业比重还会进一步加大。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重大论断,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
在求新与求变中,发展的底气从哪里来?答案很明确:实体经济兴,基础就牢;实体经济强,底气就足。
实体经济是支撑中国经济的脊梁。“脱实向虚”则容易形成资产泡沫、威胁金融稳定。几年前的美国金融危机、眼下的希腊债务危机,很大程度上都是过分注重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恶果。
实体经济怎么兴起来,并且变得更强?一枚小小的公章也能说明问题。在东北某地级市,一家企业负责人因准备相关材料,需要到安监局盖章审批。但是负责盖章的副局长说,我安监局需要5万块钱赞助,他要是不行,这章我不给盖!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