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工作 |
|
|
|
|
|
|
|
拍卖市场泡沫已被有效挤压 |
|
近年来,让拍卖行备受考验的不只是经济环境的持续下行,拍品资源枯竭,更是摆在所有拍卖人面前的共同难题。拓展征集渠道、加强门类创新、挖掘拍品价值,各大拍卖行可谓殚精竭虑。对此,刚带队完成美国征集的中鸿信拍卖总经理王士建也是感触颇深,“国内拍品资源紧张,导致一些拍品短时间内重复上拍。其实效果不一定理想,海外征集和拓展就成为开拓拍品资源的一大渠道”。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从纽约、费城到旧金山,“你们早几年来就好了”,这是王士建赴美国征集听到最多的话。
“海外的拍品资源也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还偶遇多家其他拍卖行的征集团队”,海外征集的难度和竞争激烈可见一斑。因为恰逢20周年庆典拍卖,中鸿信此次征集收获颇丰。王士建认为,“藏家的鼎力支持,主要来自中鸿信多年来积累的品牌和信誉。从这次征集的情况来看,不管是书画还是杂项,整体质量都是不错的。除了古代、近现代的重量级作品外,瓷杂方面也有不错的收获。这说明艺术品资源还是有存量的,但这些渠道都有待于深挖”。
最令王士建感动的是一幅十七八年前拍自中鸿信的齐白石《墨梅》,这件拍品是藏家听说中鸿信20周年拍卖征集特意送过来的,当年曾经在朵云轩做过木版水印,而且有出版著录,是一件传承有序的作品。在王士建看来,这件拍品重现拍场,串联起的不仅是20年的拍卖记忆,更是中鸿信与藏家的情谊见证。
除了拓展征集渠道,不少拍卖行在门类创新和细分方面不断深耕细作。“中鸿信在这方面也有考虑,一些贴近艺术的门类可能去做,但增加新的门类要考虑到经营成本,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品牌和消费群体的可能会被砍掉,尤其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应该更加务实。”王士建表示。
市场调整态势依然延续,但从2016年的市场表现来看,5件拍品过亿元,市场呈现出明显回暖的迹象。王士建分析道,“这一轮调整已经把之前的泡沫挤压得差不多了,2016年秋拍,书画板块有好的反弹势头,但受追捧的都是生货、奇货,普品基本还是维持原来的调整行情。比如,我们2016年拍的一幅元代方从义《列仙图卷》,为日本有邻馆旧藏,估价为80万-120万元,经过激烈争夺最终以690万元成交,说明经过这一轮的调整,艺术家和市场都更加理性、成熟,那些流传有序的、大开门的优秀拍品会有更好的市场价格和行情”。北京商报记者 徐磊
北京商报:2017年为中鸿信拍卖成立20周年,但在艺术品拍卖领域是近年才引发关注,如何看待这20年的品牌积累和作用?
王士建:全国范围内成立20年以上的拍卖行不超过5家,中鸿信是其中之一。但中鸿信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波动,前期布局可能以资产为主,近年来主营方向有所变化。随着新团队的搭建和投入,艺术品门类也有不错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从佳士得250周年拍卖,可以看出品牌信誉、专业运营对市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对于中鸿信来说,从藏家群体到公司信誉,20年的品牌积累也是很重要的。这么多年的积淀会让公司在拓展业务时更有优势。从今年中鸿信20周年的拍品征集中,就得到了业界很好地反馈、关注和支持,尤其在市场竞争激烈时,这种优势更加凸显。20年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要有新的创新思维和拓展,20周年庆典拍卖要用最大的可能和能力去做,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要靠市场去证明。
北京商报:2016年古代书画市场集中爆发,宋代曾巩《局事帖》、清代蒋廷锡《百种牡丹谱》、元代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元代吴镇《山窗听雨图》接连突破亿元大关,对这一现象如何看待?
王士建:古代书画市场行情的上涨,不是一年两年内突然出现,而是已有多年的积累。首先,藏家更加成熟和稳健,机构收藏和企业收藏渐成规模,这对于艺术品市场来说都是利好,它们会将目光转向门槛更高的古代书画。其次,市场调整的低谷期,也是藏家“吸货”的时机。优质的艺术品会有更大的升值空间,藏家的这种战略性眼光已经体现出来。再次,企业介入收藏,是文化积淀的体现,也是对冲货币贬值的资产配置。成功的范例会引发效仿,未来企业购藏会成为一种趋势。
北京商报:现实问题是,关于古代书画真伪鉴定的困扰依旧存在,天价拍品的出现能否带动整体古代书画板块的上扬?
王士建:与以往相比,当今社会的信息资料要丰富得多。除了目鉴,还有科学鉴定,书画鉴定的总体水平也更高。古代书画的藏家大都是系统收藏,对拍品有很好地认识和判断,绝不是冲动或莽撞,一般会有专业的智囊团队,甚至有的收藏家的鉴定水平并不一定比业内鉴定专家低。之所以能够频频拍出高价,是因为出现了更多有实力、有眼力的收藏家群体。如此一来,那些艺术水平高的、珍稀的、被市场低估的、市场空间巨大的古代书画自然会有爆发式增长。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拍卖网 |
|
时间:2017-2-8 |
|
|
|
|
|